|
7月5日,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应邀在bat·365官方网站登陆入口208会议室带来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话语和生态文明话语的聚合、张力与互鉴”主题讲座。讲座由叶海涛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 郇庆治教授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生态文明及建设”话语体系以及“两大话语的合流、张力与互鉴”的三个方面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郇庆治教授指出,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嬗变来看,尽管作为一种话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近年来反复被提及,但我们不应忘记从更为宏观视野的“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中去理解和认知。当下,很多人似乎都认为“人与自然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既定事实,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进行时。特别是“独特六观”中“生态观”的提出,是基于近代中国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反思的生态现代化观,是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的“美丽”目标任务的新构想远景,也是我们面向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的现代化发展绿色转型或重塑大趋势的理念认知与自觉追求。我们应该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或理论的既成性和建构性、现实性和未来性、国内立场和国际视野。 同时,郇庆治教授也对比了“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区别,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话语”,其思考或应对的“聚焦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或现代化发展的生态化,是一种自我反思性认知或内敛型战略选择,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或文明生存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其思考或因对的“聚焦点”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目标进程的路径形式,更多是历史现实经验和国际比较基础上的认知与战略,对于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构型也是如此。郇庆治教授指出,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实是“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题或语境下的再叙述,另一方面,就话语理论本身及其深层意涵而言,作为一种绿色话语理论的生态文明(建设)显然要承载着更多的生态考量和更大的变革潜能。 郇庆治教授讲述完毕后,叶海涛教授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对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思考。bat·365官方网站登陆入口青年教师庞聪、高红明、王国斌老师就“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化阐释”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会议学理化阐释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一步拓宽了上大马院师生的研究视野,为多学科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石,取得了预期效果。(供稿:张青子衿) |
上一条:萍乡市安源区委组织部一行来我校bat·365官方网站登陆入口参访交流
下一条:bat·365官方网站登陆入口“无问西东”青年聊天室 第十二期顺利举办